首页/文章详情

郭浩:用“数据”语言,讲述「财报背后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1-07-29

新闻动态
业财一体

日前,第九届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转型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先胜业财研究院资深财务信息化专家郭浩出席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引起现场财务人广泛共鸣。

 

 

郭浩表示,企业一方面希望看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报表,另一方面想知道财务数据背后的深层次业务动因,而挖掘这一系列财报背后故事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就是“业财的深度融合”。业财融合 离不开场景化,因为从整个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只有聚焦具体的业务场景,业财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深度融合。

 

目前,企业强调利用数字赋能业务,通过数据挖掘更多价值。想让数据产生价值的话,必然要将其聚焦到一个一个的场景中,围绕场景来做深度建模,同时去管理数据全周期,这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必然形态。他还表示,场景化应用完全是个性化的,企业今天和明天需要的场景可能都有差异,只有基于低代码平台才能做到面对场景的快速建模。

 

 

以下为郭浩演讲实录:

 

我分享的主题是《用“数据”语言,讲述「财报背后的故事」》,为什么选择这个话题和大家分享呢?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1、企业需要看到财报背后的业务故事

 

在过去,评价一个企业的价值可以从净资产、收入、利润、现金流等方面着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业态依赖于业务驱动,可能是业务数据和业务模式,也可能是发展趋势,这些才是真正衡量一个企业价值的核心指标。

 

对于企业内部来说,一方面他们希望看到财务指标的表现,另一方面更想知道财务背后的一些深层次原因,同时企业也越来越不满足于只基于一些历史的数据来做分析展现,他们迫切想看到未来发展趋势和趋势产生的原因。

 

2、通过业财深度融合,充分挖掘财报背后的故事

 

企业希望通过业财融合,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动因。其实,业财融合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一提业财融合首先想到的就是传统ERP,随着ERP系统的采用,大家逐渐发现原来ERP不是无所不能的,也有它的能力边界,扩展性也是相对受限,其财务技术架构相对比较传统,企业不断会有新需求产生,怎么满足呢?我们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ERP上加一些新的系统,比如业务系统、CRM系统、资产系统、人力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构成了企业整体的信息系统架构。

 

 

数据是沿着业务的流程进行积累和记录,当企业想看客户价值的时候,需要从ERP系统、CRM系统、业务系统里看这些数据。当企业想看一个资产投入产出的时候,会发现财务数据在ERP系统,实务数据在资产管理系统,维修数据在设备管理系统......这时就需要按照场景化思维对数据进行整合,按照场景化的思维纵向利用这些数据,不管是深度分析还是预测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说要想实现业财真正的深度融合,离不开一个场景化的视角,因为从整个企业管理角度来说,业财融合这个话题太大了,只有聚焦到具体场景,融合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深入,落到实处。

 

 

如果按照场景化的视角来做业财融合的话,这些应用到底是什么样的形态?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怎样定位这个场景?

 

场景可能是一个小的业务环节,可能是一个业务管理对象,也可能是一个很小的决策环节。围绕着这些场景,要想真正做到业财融合,需要把相关的数据整合到一起,这是第一步。

 

说到数据整合,我们首先会想到已有的信息系统,我们要把这些系统的数据充分利用起来,比如销售管理场景,企业判断某个客户到底是一个好客户还是要逐渐淘汰的客户,需要把与客户有关的各种业务数据拉到一起,把与客户有关的财务数据拉到一起,补充一些缺失的数据,企业需要基于这些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以及深度的数据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决策。 

 

 

这种场景应用的内涵是以每个被管理对象为核心,聚焦全周期的一个过程,这种思维与传统以流程方式构建的系统有很大差异。过去的信息系统是围绕业务环节、按照流程的方式进行构建,在数字化的时代,企业更强调利用数字赋能业务,通过数据挖掘更多价值。想让数据产生价值的话,必然要将其聚焦到一个一个的场景中,围绕场景来做深度建模,同时去管理数据全周期,这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必然形态。

 

按照这种形态构建起的数字化应用,数据就能保持一致,因为都是以基础的业务数据为底子,去生成相关的财务、管理口径的数据。既有业务数据又有核算数据,企业预算预测的颗粒度就可以更加细化。

 

之前,我们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经常会谈到有关全面预算的话题,回顾过去十几年为企业构建全面预算的场景时你会发现:开始设想得很好,但真正落地的时候很难做到纵深覆盖,原因在于,缺少足够多的业务深度数据进行支撑。如果按照场景化视角构建应用,企业很容易就能把预算和预测做到更加纵深,最终把全面预算真正落到实处。

 

刚才谈到的场景化应用是一些理念层面的东西,具体落实到系统层面会是什么样的形态呢?在这里,我大概做了一些设想,形态可能是这样的一个一个的APP,每个APP既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搭建这种场景化的APP,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我在这里大概做了一些总结:

 

从业务层面看:

第一点是聚焦场景。场景化应用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聚焦到一个一个的业务场景,包括每个资产、每个项目、每个人、每个决策等,聚焦之后才能做到深度;第二点是全周期视角。不是单纯的业务发生、财务核算,是要对未来进行预测,要做到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全周期覆盖。只有做到这种程度,才能真正地让数据赋能业务。

 

从技术层面看:

第一点是底层平台基于大数据架构。深度的业财场景化应用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因此底层平台一定要支持最新的大数据架构。第二点是底层开发平台一定是低代码的。场景化应用完全是个性化的,企业今天和明天需要的场景可能都有差异,只有基于低代码平台才能做到面对场景的快速建模。另外,以往企业构建系统的时候很明确,交易系统就是做交易的,分析系统就是搞数据分析的,而场景化应用是综合的,既要有预测分析能力,又要在业务系统缺失必要功能的时候起到补台的作用,因此这种场景化应用对技术的要求很高,需要支持多种场景相互融合

 

 

通过搭建 场景化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解读财报背后的故事。举个例子,在损益表当中选择租赁费用,从租赁费用这一项往回拖拽就可以查询。租赁费用背后有很多租赁合同,有了这些合同才有最近的财务结果,有了这些合同和变动信息才有对未来的预测。

 

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先胜业财,先胜这个名字来自于《孙子兵法》中“先胜而后战”,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公司的理念和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有些差异,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经常是画一个PPT,然后给客户讲方案,之后客户根据这个PPT的内容去想象系统可能会是什么样子,按照这个想象去买单,但实际建设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当然如果幸运的话可能会符合最初的要求。

 

 

从先胜业财的发展理念来看,我们是基于低代码平台【先胜云】,快速地创建出一个一个能够让用户直观看到的场景化应用,客户可以根据看到的结果买单,实现“先胜而后战”的效果。

 

这类场景化应用的数量非常多,因为毕竟涵盖了各行各业,而且每个行业当中有这么多应用场景,除了这两个维度之外,还得具体到行业内的应用领域,因为毕竟不同客户应用的深度、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这个场景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我们去商店买一个长袖T恤,会涉及到不同的款式、不同的价格、不同的色系。我们希望给客户展现的是按照行业、场景,且每一个交叉点都有多种选择,让客户买自己看到的产品。

 

因为场景的数量非常多,先胜业财自己构建应用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合作伙伴、客户等第三方,如果他们有好的想法也可以落到实处,在先胜云平台上搭建场景化应用,整个生态需要大家共同建设。我们希望基于低代码平台,打造一个像京东、天猫一样的商城,只不过这个商城中卖的不是To C的产品,而是To B的一个一个场景化应用。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财务人员懂一些技术。我们有一个财码社区,主要是培养财务人员,让他们掌握一些基础的技术。财务人员要有一定的程序管理能力,有时甚至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代码,当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财务人员去写代码,而是要让他们有集中化思维和代码的意识,这样就可以基于自己的专业经验,再结合对业务的理解,创造出一些业务场景设计,同时可以结合一些社会上的技术力量形成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可以进驻商城。

在国产化变革趋势及数字化浪潮之下,整个信息化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流程系统将会逐渐演变成基于数字的场景化深度应用。

上一篇:活动预告 | 深入解读业财一体化预算预测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盛时集团:业财工具推动财务管理智能化

开始使用先胜业财

“先胜而后战”,有效支持运营及战略落地

预约演示
下载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