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数智时代,业财融合分析平台如何重新定义商业智能

发布日期:2023-05-11

经营分析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企业各级经营者对于时刻把握经营动向、以数字驱动的企业级经营分析的需求日益增加。实际上,根据Gartner的调研,如何有效的帮助企业提升数据的可视性、通过数据管理和预测企业绩效表现,在过去的十年间一直都是全球各行各业CIO关注的核心重点(2022 CIO的10项优先重点,Gartner)。

 

 

01 传统BI在经营分析中的局限

 

当我们和国内很多的企业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这些企业虽然购买了BI工具、甚至采用了高额费用构建了数据中台+BI,最终项目落地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以下,是一些来自于客户对企业经营分析BI平台的评价:

 

(1)展现内容体系性较差、全面性不足,无法满足全方位的决策

(2)无法实现管财同源,缺乏“唯一的真相”满足各职能不同的分析视角

(3)分析内容颗粒度太粗、深入性差,无法有效的指导业务

(4)展现数据逻辑转化不透明,底层数据可靠性、完整性、可信性不足

(5)分析应用与实际业务运营流程贴合度较差,使用场景管理体系不明

(6)市场环境变化、系统环境变化,展示内容无法敏捷调整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在BI平台使用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传统的邮件要数据、Excel表格做分析的模式,或者再去购买单点的分析解决方案,造成更多的数据孤岛、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成本。

 

 

02 精益化企业经营分析的本质

 

我们正处于快速变化的VUCA时代,企业经营分析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构建将战略与执行联系起来的数据结构。在90年代初,随着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推广,“业务绩效管理”一词开始在欧美流行起来,并在2003年演变成“企业绩效管理(EPM)”,最终在2020年进一发展为“扩展计划与分析(xP&A)”。

 

 

根据Gartner的定义,企业应该采用系统性的方法监控和管理企业的绩效表现,并围绕这个目标构建指标体系、管理方法与支撑系统,进而集成融合。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的实现全面、深入、透彻的企业经营分析。

 

 

关键要素一:构建全面的经营分析指标体系

 

有效的经营分析,必须构建“全面、融合、深入、协同”的指标体系,真正的支持战略、赋能管理、督促执行。

 

首先,经营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拉通企业的长期绩效表现与短期绩效表现。领先的企业往往会围绕其战略、外部市场和内部资源的约束、财务增长的预期制定中长期的业务规划。通过这个规划为企业年度的绩效表现(如营收、EBITDA、现金流、每股净收益、市值/估值)目标制定提供指导。同时,除了这些短期财务指标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资产类、证券类、股权类、研发类等投资事项对企业长远经营与绩效表现的影响。

 

其次,经营分析指标的设计必须将财务绩效指标与各条线的业务规划有机结合。通过运营KPI,将财务绩效表现和业务执行活动贯通,沿着企业经营价值链上的各个节点(如市场、销售、IT、HR等)进行指标体系建模。从而使得企业绩效目标的制定不再仅仅依靠顶层财务数字的推演,而是能够具体连接到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活动,从而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对齐、强化责任制。通过这样的指标体系驱动各个业务部门推动企业业绩的增长、盈利性的提升、市值/估值的提升。

 

 

再次,经营分析指标的落地必须形成基于绩效表现、透视业务发生“动因”的分析报告,并聚焦于目标与实际的差异进行分析与优化。很多经营分析报表往往仅停留在财务指标层面,而没有提供真正对业务运营有帮助的指导与分析。基于绩效表现、业务“动因”的分析,应该明确分析使用的场景、目的,抽象影响业务的关键性驱动因素和风险因素,并通过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业务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于绩效指标的影响,使得整个组织够聚焦于关键性的问题,找出关键性改进优化点。

 


关键要素二:PDCA思维构建经营分析管理方法

 

成功的企业经营分析管理,离不开“有始有终、不断反馈、不断优化”的核心思想。没有反馈、不做优化的经营分析只能是大量数据应用的堆叠,其价值也就只能停留在提供数据层面,无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从实际角度出发,所有企业都希望能够形成分析数据、策略讨论、决策制定、执行和回顾的可重复的、标准化的闭环管理体系。而企业内最常见的一个闭环思维便是PDCA闭环。PDCA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分为: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等4个阶段,因其存在普适性而被推广到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成为企业实现经营管理闭环的有效方法。

 

PDCA闭环思维落实到企业经营分析,完整的循环应该包括:

 

 

-目标设定:定义高级目标和目的以及商业模式

-建模:定义业务模型、资源、约束、驱动因素和场景

-规划:年度财务和运营计划和预算,定期预测

-财务结算和合并:账簿的月度、季度和年度结算

-报告:将结果交付给内部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审查

-分析:将实际结果与原始预算或计划、前期进行比较,比较不同部门或产品线的结果等,了解结果与基准不同的“动因”,并确定纠正方向的行动方案。

 

对于各个业务细分板块,PDCA闭环思维的核心落脚点更是需要有效的拉通“战略-财务-业务”,不仅实现“业财融合”还需要实现“业业融合”,从而更加紧密的贴合业务实际运营流程。通过基于绩效的指标、基于“动因”的洞察、持续滚动的预测性分析和假设性分析,有效的指导业务,促进相关部门与工作的协同协作。

 

以销售营销管理为例,经营分析的核心落脚点便是形成“预算-实际-预测”三位一体的业财融合监控与协作管理体系,并以PDCA思维进行管理与优化。

 

 

 

关键要素三:“业财融合”特征系统支撑经营分析

 

基于企业经营分析落地所需的指标体系和管理方法,传统的商业智能分析(BI)方案必须被颠覆和重构。实际上,企业经营分析必须通过充分的业财融合,才能使得精细化的经营分析得以实现。传统的BI解决方案,核心方案仅停留在有限的数据抽取与可视化展示层面没有深入“业财融合”领域进行根本性的治理,导致后续的经营分析难以为继

 

(1)数据生成的“业财融合”

 

传统BI解决方案,采用ETL数据工具从企业的下游业务系统、财务系统或者数据仓库中抽取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然而,不少企业的业务系统财务功能薄弱、或是因为业务交易对接的外部系统本身就缺乏财务功能,导致在业务发生的源头上就产生了分析所需数据的丢失,或没有保存业务单据和财务凭证中间的映射关系。

 

 

例如,对于不少企业进行多渠道销售时,订单数据与收款流水割裂,无法识别财务凭证对应的是什么业务单据。再如,传统的财务系统在记账过程中,记录信息以财务信息为主,仅提供无层级结构的、有限的辅助项,导致财务数据无法有效的和业务数据关联。构建精益化的经营分析平台,必须在业务发生时就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的实现“业财一体化”

 

 

(2)数据模型的“业财融合”

 

经营分析体系的落地,本质是要构建「财务-业务」、「业务-业务」数据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一笔收入可以展开到多个凭证,凭证的背后关联着合同/订单的收款条款,而每个合同和订单都可能关联到某些项目,项目能够追踪到客户和产品,产品又能够关联到物料,物料链接到供应商…

 

 

沿战略-财务-业务层层展开的复杂语义关系,背后的关键之处是要构建的“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和“多维财务模型”,并采用领先的“业财融合”数据治理方法论进行建模。具体而言,需考虑多场景、多角色、多视角分析场景下,能够确保源头数据的一致性、多层级的灵活组合性和高可复用性,真正意义上迈向数据“民主化”,形成全域“业财知识图谱”,而不是仅停留在传统的“星形模型”或“雪花模型。

 

 

(3)数据使用的“业财融合”

 

传统BI的数仓亦不包括预计未来会发生什么(预测和业务场景)或“计划”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散落在企业各个业务人员的Excel表中。在我们看来,“单一事实来源”应该也包括:采集和管理各个分析模型的预测版本、输出和目标;每周快照或速报版本或每周的运营预测;基本假设、业务“动因”和差异评论。

 

同时,传统BI点状的分析解决方案,无法满足非常有体系化的、协作的业务决策过程。

 

 

而采用具有“业财融合”特征的集成业务规划与分析一体化平台,可帮助组织在单一平台上协作、规划和开发业务场景、运营计划和财务成果。这些工具结合了“计划”和“实际”数据、企业经营目标、关键业务结构以及集中式业务规则和逻辑,从而实现了整个组织的一致性、可靠性和信任度。从本质上讲,它们通过成为一个集中的“信息仓库”来帮助完善“单一事实来源”的定义,并充分贯彻PDCA管理思维,形成管理流程体系,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分析看板,无法有效的与实际业务运营流程贴合。

 

 

03先胜企业经营分析解决方案

 

先胜业财的经营分析管控平台,以创新技术和理念颠覆传统BI/EPM平台,基于采用全球领先的Data Fabric数据治理框架,采用知识图谱技术,按管理对象进行数据建模,理清数据间的血缘关系和影响关系,同时透视其间的计算逻辑和业务逻辑,提供核算、计划、分析一体化的“业财融合”能力,为后续的大数据协同创新及数据资产变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S集团是一家大型消费电子制造型企业,其采用的主要业务管理软件包括:Oracle EBS ERP,分子公司的金蝶ERP、阿里数据中台、Oracle BIEE商务智能等系统。

 

S集团在“经营分析管报”项目选型过程中,重点考察了先胜业财的如下能力:方案全面性(是否端到端覆盖经营分析所需的全部业财建模、数据治理、清分核算能力)、平台灵活性(是否提供灵活的、组件化的、可组装调整扩展能力)、技术领先性(是否平台技术架构符合领先技术趋势)、团队专业性(是否具备成熟的业财融合落地经验及链接多样化的业财融合咨询生态)。

 

在一期项目过程中,我们充分实践了前述方法论。项目30%的工作集中在数据集成与统一治理、实现业财融合的交易对账、会计引擎与管会分摊方面,实现“数据生成的业财融合”;40%的工作用于实现“产品、客户、责任中心、资产”等管理对象的业财建模、构建企业经营知识图谱,实现“数据模型的业财融合“,这部分也是企业经营分析当中最复杂、也最关键的一步;另外30%的工作用于建立“战略-财务-业务”指标体系和PDCA流程方法,实现“数据使用的业财融合”。总体来说,项目实现如下效果:

 

 

(1) 贯穿战略-财务-业务的指标体系,实现层层穿透

 

传统的经营分析往往停留在财务指标层面,分析报告中只能看到指标、表项的总数,难以通过指标还原真实的业务发生,业务-财务口径不一,财务报表“难以服众”。先胜-经营分析平台基于强大的数据集成和治理能力,可自动连接多源异构数据,并按管理对象理清数据间的关系,透视其间的计算逻辑和业务逻辑。由此帮助企业构建贯穿战略-财务-业务的指标体系,实现「一钻到底」的分析,帮助管理者通过经营分析报表获得全面、深入的洞察。

 

 

(2)基于业务动因的多维分析,满足企业精益化管理分析

 

随着竞争加剧,管理层越来越需要真实动态地反映业务最小单元的经营情况,而传统的经营报表仅满足管理架构和财务科目视角的损益分析,分析颗粒度粗、视角单一固化,难以满足企业精益化管理分析。先胜-经营分析平台以管理对象(产品、客户、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业财数据进行建模,支持最小经营单元的精细化分析,发现盈利能力和成本的动因,支持企业个性化的责任中心关键驱动因素考核制模式,满足企业各个层级经营成果衡量及评价,为企业落实精细化管理、保障资源投入的有效性提供有力支撑。

 

 

(3)可灵活定义的复杂分摊,真实还原业务价值贡献

 

如何真实的还原业务价值贡献是众多企业的一大管理痛点,由于业财数据口径不一费用分摊时常扯皮,当管理者需要更细颗粒度地衡量部门、个人的价值贡献时复杂分摊成为一大障碍。先胜-经营分析平台实现管会与财务会计数据同源贯通,可灵活自定义的分摊路径、分摊动因、分摊规则支持分摊校验及数据回溯,将所有收入、成本、费用逐级分摊至产品、客户、区域等维度,帮助管理者更准确地洞察成本结构,为业务价值贡献分析夯实数据基础。

 

 

(4)按需搭建的分析场景,满足企业多样化分析诉求

 

不少企业的经营分析建立在较为僵化的BI指标公式拆解表达之上,而市场千变万化、业务发展迅速,企业管理分析需求变化频繁,不同层级分析诉求多样,传统僵化的经营分析难以支持。先胜-经营分析平台可敏捷的根据业务需求快速拼装调整,分析视角多维、分析方法多维、分析场景可灵活搭建,提供动态、敏捷的分析支持,为日常管理决策提供输入,满足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未来的多种可能性所需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5)下一步的扩展应用,更为精细化、智能化的经营分析

S集团在一期项目实现成果的基础之上,正在与先胜开展二期项目的实施落地。下一步S集团将采用先胜的xP&A能力,打造集成的业务计划管理平台、管财同源的合并披露平台,及更为精细化的客商返点返利对账管理与结算管理。

 

 

 小结:

精益化的企业经营分析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全面的“业财融合”经营分析指标体系贯彻PDCA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方法和采用具有“业财融合”特征的系统平台

 

项目的有效落地30%的工作集中在指标体系和管理方法的咨询设计,70%的工作量需要聚焦于数据生成处理的业财融合和数据模型搭建的业财融合,而不是仅仅考虑ETL抽取、模型工具和仪表盘/报表展示。

 

目前,先胜业财已经在国内多个大型企业用智能化的业财融合分析平台,与客户的既有业务系统、ERP系统、数据中台系统共生融合,重新定义商业智能。

上一篇:上市公司财报附注编制难?新一代合并报表轻松提升附注编制质量与效率
下一篇:敏捷投资预算:助力国企「创新投入」高质量管理

开始使用先胜业财

“先胜而后战”,有效支持运营及战略落地

预约演示
下载白皮书